查看原文
其他

支志明院士团队:Pt和Pd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与光学性质丨CellPress论文速递

Cell Press CellPress细胞科学 2021-11-26


超分子共聚物构成了一类基本的新型功能材料,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,但文献中少有报道具有磷光和长寿命激发态的例子。并且,进行超分子层面上的可控合成极具基础化学的研究价值。


近日,香港大学支志明院士团队报道了通过活性超分子聚合的方法,在动力学控制下合成具有多段结构的PtIIPdII配合物的磷光超分子共聚物。PtIIPdII超分子共聚物的排列顺序可控,并且具有可控的一维或者多维的生长方向。该动力学控制是由改变PtII/PdII配合物的阴离子和调控阳离子-阴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达到的。并且通过进一步控制在自组装过程中的温度,配合物的浓度和溶剂的组成,可以改变该超分子聚合物的大小,生长方向和形貌。该动态的活性超分子聚合过程由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记录了下来。


除此之外,该研究团队发现在将少量PtII配合物(2 mol%)掺入PdII聚集态中时,Pt和Pd共聚合物具有显著提高的辐射跃迁速率和磷光发射效率。在Pd单聚物中:Φem= 3.7%,kr = 1.8×104 s-1;而在Pt和Pd共聚合物中:Φem= 76.2%,kr = 58.6×104 s-1。这种现象归因于外部重原子Pt所引起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。由于Pt-5dz2轨道和Pd-4dz2轨道对称性的互相匹配,PtII配合物和PdII配合物在共聚物中可以产生离域的[dσ*→π*]激发态。虽然在基态Pt和Pd配合物之间并未成键,在激发态下通过将Pt和Pd组成的dσ*反键轨道中的电子激发至配体的π*轨道,Pt和Pd配合物之间会形成弱的共价键相互作用,因此在重原子Pt的影响下,Pt和Pd共聚合物会具有大大增强的磷光效率和辐射跃迁速率。


近日,该工作发表于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hem上,通讯作者为支志明院士,第一作者为万晴云博士。


(长按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阅读论文)




超分子聚合物是通过非共价键连接的小分子所产生的,具有高度动态特性和灵活性的体系。在传统的高分子聚合物科学中,活性聚合反应可用于制备多功能共聚物。最近,人们对活性超分子聚合进行了广泛研究,并用于合成具有不同特性的超分子聚合物。但是要实现结构复杂的多段超分子共聚物的合成,需要深入了解各种不同成分的动力学/热力学聚集态的产生机理以及其自组装的反应路径,而这些挑战极为艰巨。尽管多段超分子共聚物在生物科学,信息存储,异质结半导体,凝胶和药物输送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,文献中仍缺乏对超分子多段共聚物的报道和研究。有机金属PtIIPdII配合物在聚集时会表现出MMLCT(金属-金属-配体电荷转移,[dσ*π*])的三重激发态。在本文中,支志明院士团队利用PdIIPtII单体,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连接,合成了具有一维或者多维结构的顺序可控的磷光超分子共聚物。



在文献中,许多研究组致力于开发具有高磷光效率的PtII配合物,而在室温下具有相当磷光效率的PdII配合物的例子很少。通常,PtII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磷光量子产率,这归因于其强大的重原子效应和较大的自旋轨道耦合常数。相反,Pd是比Pt轻的过渡金属(Pd/Pt的自旋轨道耦合常数= 1412/4000 cm-1),并且Pd-4dz2轨道的能量比相应的Pt-5dz2轨道的能量要低,这进一步阻碍了其金属轨道在激发态的参与,降低了Pd配合物的辐射跃迁速率。由于低效率的ISC(系间穿越)和T1S0辐射跃迁,PdII配合物通常只表现出弱的磷光或者荧光。文献中为了提高PdII配合物的磷光效率,策略之一是通过使用刚性的配体支架降低在激发态时的结构畸变(抑制非辐射跃迁途径),或通过引入强配体场的C原子使3[d→d]激发态失活。在本文中,作者发现通过在动力学控制下,进行Pd配合物和少量(低至0.5 mol%)PtII配合物的共自组装,重原子Pt引起的外部扰动可以显著提高其辐射跃迁速率和磷光量子产率。此外,通过使用不同的PtII配合物,可以使PtIIPdII共聚物具有不同的发光波长。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超分子聚合的方法,我们可以设计出具有高磷光效率的可控发光能量的新型磷光材料。



简而言之,支志明院士团队通过活性超分子聚合方法,使用PtIIPdII配合物作为结构单元,制备了多段的顺序可控的磷光超分子共聚物。该超分子共聚物的尺寸,形态,生长方向均可以在动力学控制的自组装下进行调控。通过在PtII/PdII共自组装过程中掺杂少量PtII配合物,可以极大地影响该共聚合物的磷光发射效率。





论文通讯作者简介


关于 支志明 院士




支志明,1982年在潘宗光教授课题组获得香港大学博士学位。1980年到1983年,在加利福尼亚理工Harry B. Gray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。此后,他回到香港大学,1992年晋升为化学系讲座教授。于1999年被任命为许慧娴化学讲座教授,1995年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,2007年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,201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,同年获得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百周年奖。2016年被任命为周光召自然科学教授。2016年获得由亚洲化学学会颁发的RyojiNoyori ACES奖,同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终身成就奖。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无机和有机合成,金属-配体多重键的反应活性,金属有机催化,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光化学和光物理,发光材料以及无机药物化学。支志明教授课题组已在国际化学期刊上发表近1000篇论文,h指数为115。


相关论文信息


论文原文刊载于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hem上,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论文


论文标题:

Controlled Synthesis of PdII and PtII Supramolecular Copolymer with Sequential Multiblock and Amplified Phosphorescence


论文网址:

https://www.cell.com/chem/fulltext/S2451-9294(20)30045-0


DOI:
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hempr.2020.01.021



推荐阅读

Cell封面研究:AI发现的超级抗生素丨CellPress一周论文精选

张礼知教授团队设计界面极化场大幅度提升电催化固氮效率

Current Biology:软体机器人是如何轻松抓水母的
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查看论文原文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